花木芬芳,草長鶯飛,清明節氣因"氣清景明、萬物皆顯”而得名,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。故謂之清明。
清明既是自然節氣,也是傳統節日。紛紛雨滴,點點思念,懷念逝者思親人,踏青賞花樂春光,正值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,你是否好奇清明節的由來?你是否知曉清明節的常見活動?我們又有哪些假期注意事項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清明節的由來
氣清景明·萬物皆顯
清明節,又稱踏青節、行清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等,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自然節氣點,也是傳統節日。
清明節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的“墓祭”之禮,后來民間也開始效仿,在清明節這一天祭祖掃墓。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
歷史,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,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,所以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。
清明節活動
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,全國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,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,但掃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。
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,其習俗由來久遠。按照習俗,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,掃墓時,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,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,再將紙錢焚化,為墳墓培上新土,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,然后叩頭行禮拜祭。
踏青為春日郊游,也稱“踏春”,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。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春日景象,郊外遠足,這種踏青也叫春游。古代叫探春、尋春,其含義,就是腳踏青草,在郊野游玩,觀賞春色。
意義深遠
踏青出游親自然
春回大地,踏青出游,清明時節到戶外感受春天的新氣象,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踏青植樹體現出中華兒女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。
春游踏青
掃墓祭祀重孝道
掃墓祭祖,中華民族重孝道掃墓祭祀、緬懷祖先,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,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、喚醒家族共同記憶,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。
掃墓祭祀
緬懷先烈知感恩
放假安排
假期須知
1、文明祭祀,綠色出行,春季防火不可大意。進入林區、山地,應自覺遵守森林防火規定,不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,不在林區、草地燒烤、野炊。提倡文明祭祖、生態祭祀、綠色祭祀。
2、遵守社會公序良俗,愛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,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,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,說文明話、做文明事。
3、強化“防溺水”意識,不得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, 不得到無安全設施、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,不懂水性的不得擅自下水救人。
4、注意交通安全,嚴格遵守各項交通規則,不乘坐無牌照、非法運營等車輛回家或返校。
5、注意用電安全,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,要先切斷電源,再用干粉或氣體滅火器滅火,不可直接潑水滅火,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。
6、注意食品安全,制備食物時要注意操作臺和餐具的清潔衛生;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,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;購買食品時要看清生產日期和保質期,不吃過期、霉變、腐敗或者“三無”食品。
7、文明健康上網,不沉溺虛擬時空;不要編創、傳播或轉發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和觸犯法律規定的內容;要防范病毒侵擾和黑客攻擊,不要隨意下載不知名網站的程序和附件;提高防范意識,預防網絡詐騙。
8、關注心理健康,積極悅納情緒;保持規律作息,合理規劃時間;學會有效溝通,尋求積極支持;合理宣泄情緒,學會自我調適。
9、關注氣象,做好災害預防。預計,清明節前后(4日夜間-6日)我省將有一次大雨到暴雨并伴隨強對流天氣過程:中北部市縣先后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,南部市縣有中到大雨,部分市縣伴有短時強降水、8級局地10級雷暴大風和局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,氣溫自北向南下降4-6℃。屆時,需注意防御寒流、雷擊、強降水、短時大風和冰雹及其引發的災害。
Copyright ? 雙鴨山市德玥環??萍加邢薰?/p> 黑ICP備19007158號 技術支持:智雅科技